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希特勒战绩(%)希特勒战绩清单

2024-09-05 7:19:08 讲篮球直播 星明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希特勒战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希特勒战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时德国的巡洋舰希佩尔号有哪些战绩?

希特勒战绩(%)希特勒战绩清单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是德国海军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的首舰(该级重巡洋舰共五艘,实际上只有四艘服役)。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开始加大力度扩充海军。1934年,为了暗中对抗法国建造的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海军参谋部为新型重巡洋舰做准备,与克鲁伯公司签订了制造203毫米舰炮的合同。1935年6月18日,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在法律上允许了德国建造新型重巡洋舰。同年7月9日,德国宣布了一项造舰计划,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正式该计划其中一部分。

1935年7月6日,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在汉堡的造船厂开始建造,1937年2月6日,该舰下水。1939年4月29日,该舰进入德国海军服役。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

建成时的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及其姊妹舰,标准排水量均为14000吨以上,大大超过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10000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的重巡洋舰之一。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主炮,采用新型的203毫米60倍径SK主炮。高炮使用105毫米65倍口径高射炮,性能在当时很先进。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防护能力,也达到当时较高水平,光学火控系统是德国人的优势,因此更好。但是动力系统不可靠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德国大型军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也不例外。其蒸汽轮机故障率很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级的战斗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4月,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与姊妹舰布吕歇尔号参加了德军进攻挪威的行动。在行动中,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奉命与沙恩霍斯特级的两艘舰,一起掩护14艘运送陆军部队的德国驱逐舰前往攻占纳维克及特隆赫姆。4月8日,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在特隆赫姆西北遭遇英国皇家海军萤火虫号驱逐舰。在一场一边倒的战斗中,萤火虫号虽然被击沉,但它的舰长在军舰沉没前,勇敢地撞击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并在后者装甲带上撕开了一个大裂口。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

1940年末至1941年初,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两次进入大西洋进行破坏交通线的战斗。在战斗中,共击沉8艘商船。该舰随后前往挪威,以威胁盟国在北极支援苏联的航线,并在巴伦支海海战中受损。

后来,由于希特勒将重心转向了潜艇战,因此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一直被闲置,1945年5月2日,为避免被盟国俘获,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在基尔自沉。

苏德战争发生后,日本大本营如何看待苏德战场的一系列战役?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本营是非常重视这一战争的,认为这是一劳永逸解决远东问题的绝佳机会,对于苏德战争的前景,日本大本营认为德国最终会取得胜利,但是不会像希特勒所说的三个月结束战争那么快,日本大本营最终的判断是德国至少要在1941年底才有可能打败苏联,合理的估计是到1942年才能打败苏联。这是在德国军队初期势如破竹的情况下,日本大本营进行的战略形势判断,日本大本营对于苏德战争的军事形势判断的还是比较客观的,相比之下希特勒的三个月打败苏联的计划完全就是幻想。

随着德军在莫斯科遭遇严重的失败,日本大本营对于苏德战争的前景也发生了改变,首先认为苏德战争将转变为一场长期的战争,德国在1942年打败苏联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鉴于日本已经和英美全面开战,在轴心国同盟的战略协作问题上日本大本营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日本大本营认为德国及意大利应该将战略重心转向地中海战场,而在东线转入战略防御甚至应该直接和苏联选择和谈,轴心国同盟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打败同盟国中最弱的英国,通过德国、意大利占领地中海进而向印度进军,占领印度这个盟军最重要的反攻基地,同时也使得轴心国真正建立其有效的地面联系,而不是各自孤立的作战。基于上述了战略设想,日本大本营拒绝了德国提出的让日本陆军出兵远东夹击苏联的请求,转而建议德国应该将重点放在地中海方向上,争取两国在印度会师。

1942年德国继续将战略进攻放在了东线战场,这次的目标是高加索地区的油田,日本大本营对于德国的“蓝色行动”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苏联陆军的主力并没有被德国所打败,而德国陆军却贸然深入位于苏联纵深的高加索,即便德军可以占领高加索,能否有余力守住大大增加的战线也值得怀疑,对于德军的夏季攻势日本大本营无疑要悲观许多。

总的来看,日本大本营对于德国入侵苏联持乐观的态势,尽管不认为德国会迅速取得胜利,但是仍旧认为德国会是最后的胜利者。日本大本营对苏联雄厚的战争潜力同样没有清醒的认识,自然也就无法正确的判断苏德战争的走势,以德国各种战略资源对陆军投入的比例来看,德国也难以打败苏联,希特勒始终没有将陆军的建设放在第一的位置,而决定德国命运的却是在地面上,而不是空中和海上,日本大本营也不曾认识到希特勒会如此轻视陆军的发展。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并不迷信希特勒德军能迅速打败苏联。

由于1939年苏军在“诺门坎战役”用炮兵、坦克兵、航空兵立体火力摧毁过日本以轻武器配置为主的关东军第23师团,日本对苏军的强大记忆犹新且心有余悸。认为如同日本3个月灭亡不了虚弱的中国一样,德国在短时期内灭亡不了强悍、习惯在极寒气候环境里作战的苏联。



诺门坎战役苏军指挥官朱可夫将军(右),战后晋升大将,后来晋升元帅

日本认为希特勒夺取了苏联乌克兰粮仓和高加索油田后,拓展德国生存空间的战略目的已实现。由于德苏谁也无法打败谁,会坐下来谈判划分苏德新的势力范围。

德国然后会将把它的战力向英国、向北非、中东宣泄,在南亚与日本会师。

日本大本营陆军、海军两派(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在对待苏德战争立场和日本应采取的行动问题上有明显分歧。

陆军派主张日本履行“轴心国”条约,北上(西进)与德国夹击苏联,让日本陆军大显身手。

海军派则主张日本履行“日苏中立(互不侵犯)条约”,认为日本陆军进攻苏联没有资源保障,联合舰队为没有用武之地,日本也攫取不到苏联的欧洲部分“肥肉”。日本的战略重心在亚洲太平洋,日本应“南下”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木材等战略资源。让日本联合舰队大显身手。

争来争去,日本“反美急先锋”、海军部长永野修身的意见占了上风。大本营决定;日本对德国违约,对德苏“坐山观虎斗”,而着手偷袭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南下”进攻东南亚。

永野修身,时任海军大臣,还担任过海军军令部长、联合舰队司令官,合称日本海军“三长官”

事实上,希特勒并没有怨恨日本违约不进攻苏联策应德国。这基于两点

①,德国要求过日本进攻苏联,但愿望并不强烈。因为,希特勒瞧不起日本,甚至认为德国与日本这个“打鱼小岛国”结盟是耻辱。希特勒要灭苏联并不寄希望于日本帮忙上。

②,日本进攻东南亚,是与美英在太平湾虎口夺食,是对美英德的牵制和削弱,这符合德国称雄欧洲的战略利益,希特勒默许东条英机的做法。

动漫;日本偷袭珍珠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希特勒还配合日本高调向美国主动宣战。

苏德战争发生后,日本大本营如何看待苏德战场的一系列战役?对这个问题,要把日本在二战爆发前后的一系列侵略扩张行为联系起来看。

首先,日本北上西伯利亚的企图由来已久,但是实力有限。

日本与沙俄以及前苏联包括现在俄罗斯的对抗,并不是一般的矛盾,其有深层次的根源和利益相争。1904年在中国东北爆发的日俄战争算得上是两个列强之间的疯狂爆发。一方面,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占领欧亚板块学说得到推崇,丰臣秀吉的侵略扩张理论付诸实践;另一方面,发生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因北洋水师的失败把日本推向了列强的行列。也是从这时候起,日本以东北亚为跳板,北上西伯利亚、南下太平洋的战略就已出现雏形。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把朝鲜半岛和远东作为了北上的跳板和基地,1936年,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实际上等于和德国达成了南北夹击苏联的意向。1938年和1939年,日军为了在东北亚和远东地区的扩张需要,也是为了试探苏军的实力,在中苏边境的张鼓峰和诺门罕发动了两场进攻战斗,但都以失败告终。

从这个层面讲,日本早就想占领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但其实力有限,也在等待时机。

其次,苏德战争爆发,日本重新燃起北上希望,但分歧严重。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对于早已发动侵华战争的日本来说,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但是,此时日本在亚洲战场也处在最紧张和最关键时期,在对待北上和南下的问题上,日本陆军部与海军部发生了分歧,由于前两次与苏军交战失利,陆军部方面以东条英机为主的一些人认为,南出东南亚和太平洋,对发挥日本海军的优势有积极作用,从资源和兵力部署上也有利于和亚洲战场连成一片。

而在日本海军部高级将领们的眼里,北上西伯利亚更加有利,不仅日本海军北上路途近距离短,还可依托东北满洲已经占领地区作基地能极大的减少运输成本和兵力成本。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部与海军部的分歧仍然停留在观望和犹豫之中,他们希望德军能如期完成巴巴罗萨计划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但是即使苏德战争苏军在西线打得那么艰苦,伤亡那么大,斯大林仍然在西伯利亚部署了重兵对日本关东军北上早有防备,这使日本海军部一些将领失去了耐心,最终同意陆军部的意见,所以在莫斯科战役打得最紧要关头,日本联合舰队于1941年12月7日发动了偷袭珍珠港事件,将美国拉入到二战。

从这个层面讲,日本大本营作出南下策略是一步步从观望和犹豫中完成的,第一步是日苏边境试探性作战,日军战败,但并没死心。第二步是苏德战争爆发,名义上日本也加入到了轴心国,实际上是单独作战;1941年7月2日,当德军闪击战所向披靡时,日本也作出了南下的策略。第三步是莫斯科战役打响以后,日本似乎看到了这是一场持久战,对德国能否打赢并没把握,在希特勒要求其北上牵制苏军的关键时刻,日军选择了偷袭珍珠港,这既是日军的扩张野心太疯狂,也是日军在选择上的错误。

第三,对德意轴心国在欧洲战场打得顺风顺水,日本也对南下太平洋信心十足。

二战爆发以后,德国迅速占领了法国,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成立。但是,虽然日本对轴心国战胜同盟国信心十足,却对德国迅速占领苏联并不认可。

苏德战争爆发以前,德国向东京派出了军事观察团,日本也与德意加强了军事合作和情报交流。德国对闪击战充满信心,日本同样对武士道和占领亚太地区充满渴望。

巴巴罗萨计划展开以后,日本对希特勒提出的三个月占领莫斯科计划感到怀疑,尤其是莫斯科战役打响以后,日本更加对自身深陷亚洲战场不能自拔深有体会,南下太平洋也是为解亚洲战场资源匮乏之危。由于苏德战争爆发以前,日军已经在中国战场发动过多次大规模的攻城作战,上海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等让日军记忆犹新,所以,日军对德军能否迅速占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心存疑虑。

一方面,日军与德军相比,既与苏军有两次交战的教训,又有在亚洲战场已经打了十多年的经验,想一口吃个胖子难度非常大。另一方面,欧洲战场与亚洲战场环境完全不一样,日军在亚洲战场就感觉到了美国和盟军的压力。

1942年夏季战役,对于欧洲战场来说是个分水岭,对整个反法西斯战线来说也是个转折点,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得到进一步的体现,美国不仅加大了对苏联的军事援助,也在亚太战场展开了对日军的打击力度,也是从这时候起,日本就深陷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不能自拔,日本已经没有时间考虑德国能不能打得赢的问题,因为他自身也面临全面溃退的困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希特勒战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希特勒战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